台灣憂鬱症的盛行率約佔了總人口數的8.9%,也就是大約有200萬人都符合了憂鬱症症狀。而治療憂鬱症最好的方式除了自我調解之外,尋求醫療幫助才是首要,因此YTR寶瑞也以自身經驗提供大家幾個簡單的自我檢測法。
寶瑞在國中時第一次知道自己罹患了憂鬱症,但後續因為搬離家鄉後,就再也沒有定時回診,甚至還自行停藥。
寶瑞表示自己有時候還是會感到沒來由的難過、焦慮與沮喪,雖然他很努力的把生活中的煩惱一一解決,也尋找新的興趣來分散注意力,但是很明顯並沒有太大的作用。最後再度就醫時,寶瑞才知道自己是因為「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失衡」,也被診斷出是一名重鬱症患者。
寶瑞表示這三年來都有乖乖吃藥回診,雖然有時還是會發作,但整體情況還是相對穩定,因此他也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「病識感」。憂鬱症有時是很難從外觀和行為上判斷的,有些憂鬱症患者可能表現非常優秀,人緣非常好,但是有時其實患者自己本身都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憂鬱症了。
因此寶瑞就自己過去的經驗給大家8個自我檢測的方法,包括檢視自己會不會「沒來由的情緒低落」、有失眠或嗜睡的症狀、以及胃口忽大忽小都是不能放過的細節。
頻繁覺得出門困難、經常失約、容易感到疲憊無力時,也要自我認真檢視原因為何。最後兩個較為明顯的就是「失樂症狀」以及「無法維持日常生活」,如果不論做什麼都無法改變低落情緒,或是連基本的刷牙、吃東西…等都覺得困難時,就應該適時尋求協助。
寶瑞表示這些雖然不是專業的判斷法,但是大家還是可以自我檢測看看,發現問題及早醫治才能快快痊癒,也祝福所有的憂鬱症患者都能早日走出陰霾。